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接纳、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城市文明、稳定社会、为未来奠基的伟大工程。郯城县把解决进城农民子女教育问题作为关注民生、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放宽进城农民子女教育的政策量限,加强进城农民子女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确保进城农民子女不仅好上学,而且能够上好学。
一、低门槛、双通道,完善就学的政策系统。超前规划,明确入学路径,降低进城务工人员入学门槛,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的原则,确保农民工子女就学得到保障。在确保就读的进城农民子女享受完全一样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同时还建立了民办进城农民子女学校学生学费补助制度,完善困难家庭进城农民子女资助体系,将困难补助政策覆盖至每一位进城农民子女
二、分校报,多平台,打造就学的服务体系。“分校报”报名,为进城农民子女入学提供方便。为了方便群众,避免进城农民子女入学过程中多处奔波,我县各学校搭建了的进城农民子女入学报名平台,形成便民、快捷的报名机制。同时加强“多平台”宣传,建立进城农民子女就学的信息网络。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子女入学信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对子女入学政策的知晓程度。
三、上好学、共成长,建立就学的保障系统。同城同待遇,确保进城农民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利 努力将进城农民子女教育纳入我县中小学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在做到同城同待遇,确保进城农民子女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同时还搭建科研平台,加强进城农民子女教育特点研究,提高进城农民子女教育的针对性。成立了郯城县留守儿童与进城农民子女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县从事进城农民子女中小学教育的校长、教师和教育科研教研人员,共同研究进城农民子女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到2013年8月,全县幼儿园接纳进城务工子女900余人,小学接纳450余人,初中接纳800余人,职教中心接纳1400余人,共接纳进城务工子女3550余人。 |